
書名:《世界是平的》
The World Is Flat
作者:湯馬斯‧佛里曼
Thomas L. Friedman
作者湯馬斯.佛里曼身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曾三度獲得普立茲獎,也是公認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工作者與趨勢專家。他從「微觀」的角度,闡述宏觀的全球化現象,用「地球變成平的」這樣的比喻,來喚醒國家、企業與人民奮起因應。
在這星期中的讀書心得中我選擇了"世界是平的"這本書。世界是平的是由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所撰寫的暢銷書,書中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過程。書中主要的論題是「世界正被抹平」,這是一段個人與公司行號透過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權力的過程,還有世界的變化又快速又巨大,墨守成規的企業或個人,都將被潮流所淘汰;因此近年標舉新觀念的財經管理書籍,對企業人瞻望未來便發揮深遠的影響力。本書以富創意的新觀念和理論,明白指出,在網路、各式軟體、外包制度等新科技和新觀念形 成之後,世界原來的藩籬已經被推平,世界是平的,對某些行業來講,甚至連時間差都已經不復存在。如果要不是要交作業,我想我應該也不會想去讀這本書吧。不過在讀完書中大概內容之後,讓我漸漸愛上了。在這全球化的趨勢下,生活中講究全方位的社會,你的競爭者不再是只有自己國內的人,而是全球好幾億的人口,對自己是新的威脅,卻也是新的資源,也讓我深刻體會到生活就是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永遠接受考驗。做什麼,誰能做,都沒有極限。即便世界只剩最後一天,你也要去做去完成它。市場經濟的規則就是,哪裡有最豐富的人力資源,最低廉的勞工,企業自然就會往那兒去,這是非常現實的。其中作者同時也花了很大的篇幅,描述美國下一代年輕人,競爭力逐漸落後的問題,他所使用的指標,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2004年統計每年理工教育畢業學生人數,傅里曼指出,2003年全球有280萬人獲頒數理工學位文憑,其中的120萬人為亞洲人,歐洲有83萬人,美國只有40萬人,中國每年的學士學位當中,有六成是理工科文憑,台灣有41%是理工科,美國則只有31%,他也引述旅日台籍經濟學家辜朝明,與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對於亞洲與美國理工人才的描述,弦外之音當然是希望美國人,對於亞洲的崛起多所警惕。其中也提到小時候我常聽爸媽說:「兒子啊,乖乖把飯吃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沒飯吃。」現在我則說:「女兒啊,乖乖把書唸完,因為中國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搶你的飯碗。」全球化已經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每一個人了。較早的國際貿易,連結了全世界的物質與金流。最近的浪潮,則是開始席捲你的工作。相較起來,最令人害怕的原因,並不是在這些國家本身,而在於它們跟上先進國家的速度。科技的進展,使得地理上的距離不再是距離。貨物運輸讓全球每個角落都在24小時範圍內,電腦威力讓資訊收集運用更容易,網路電信讓人不再有時間和空間落差,真正作到天涯若比鄰。當你突然增加這麼多鄰居,個個都想跟你搶飯碗時,你該如何因應?這些都是個問題,我們要不斷的求進步之外,也要了解更多知識技能,來充實自己,擁有更多技能才能與他人競爭,才趕得上社會的變遷。
最後如果現在的人還不知道這樣的危機意識這真的不知如何是好,總之去看的這本書,你會更清楚如何讓自己更清楚未來的路怎麼走,只要有寬頻,只要有雄心,不管你在哪裡,都不會被邊緣化。因為,競爭的立足點變平等了,小蝦米和大鯨魚可以平起平坐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