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08w6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08w6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這次去了之後看了許多東西~~
先是坐捷運在中山站下車...然後就到了會場出口...

這次因為是在第三周到,而第三週呈現來自南美洲的《黑暗裡有光》。

智利的「電影戲劇團」在電影與劇場之外,創造了第三種藝術型式─「電影劇場」,結合兩種層次的呼吸與溫度,產生魔術般的化學作用,引導觀眾進入一個既冷酷又溫暖、既黑暗又有光的情緒空間。

先來介紹一下吧...關於智利的「電影戲劇團」...(由個人整理)

智利的「電影戲劇團」是2007年「林肯中心藝術節」西班牙語系列的開幕邀演團體。1987年成立時原本叫做「軍團劇團」,2006年劇團重組,改名叫作「電影戲劇團」,1987年成立時希望重整被多年獨裁政權摧殘的文化,並堅強每個智利人對文化的信念。十九年間多次巡迴歐、美、亞洲演出,作品以《惡童三部曲》(Gemelos)最受到世界矚目。

2006年劇團重組,涵括了來自不同領域的智利藝術家─這群藝術家們對於詩、文學、影像與音樂的共同追求,成功打造出一個令人驚豔的電影劇場,完美延展了劇場內的時空,確立了他們今後融合文學、影像、音樂的創作刑式。

2007年8月《黑暗裡有光》首演,至今已巡迴智利、比利時、哥倫比亞、義大利、韓國等地,所到之處,皆以令人驚豔的電影劇場形式,帶給驚訝的觀眾嶄新的觀戲經驗。 《黑暗裡有光》改編自義大利作家亞歷山卓.巴瑞柯的小說《不流血》,巴瑞柯是電影《海上鋼琴師》和《異旅情絲》的原著作家,多次獲得歐洲文學大獎。《黑暗裡有光》講述人性裡的傷痛與寬恕,故事回憶一個烽火的年代,小女孩尼娜躲在地洞,隔壁則是被屠殺的父兄,年輕殺手蒂托發現躲在地洞的尼娜,卻放過了她。

而五十年後,垂垂老矣的尼娜和蒂托再度相見,一間燈光朦朧的咖啡館裡,復仇的黑夜裡有人性的曙光乍現,舞臺虛實交織的視覺效果,鋪陳出一則殘酷又悲憫的人性故事。 對導演璜.卡羅斯.薩卡爾來說,影像是幫助他更流暢地說故事的工具;富有文學性的戲劇,加入無遠弗屆的影像後,可以讓舞台更自由,就像為觀眾開啟了一扇通往想像夢境的門,容許觀者在短短幾秒鐘內,看盡世界每個角落。

導演薩卡爾說:「我確信我們已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實驗中,創作出了第三種形式─『電影劇場』;讓觀眾得以透過『現場』,進行穿越時空的旅程,看一場現場發生的電影,自己也身歷其中。」

2008hw_6

剛忙完宿營的這禮拜

還是要忙接下來四系合辦舞會的事

雖然活動沒有宿營來的繁忙

但其實也沒什麼時間

說到要去台北藝術節

我也是事後才知道.....

課業方面已開始追趕進度

希望在期中考能安全度過........

WEEK6

稍微看過 藝術節展出的內容之後 對於裡面的展覽品 都感到很有意思 但是之中對 《音樂圓柱》特

別感興趣

  《音樂圓柱》是一個經由觸碰產生聲音演奏的互動裝置,觀眾透過碰觸網格圓柱裡的Led

燈,使它發亮並且發出特別的聲音,當人觀眾去轉動手把,圓柱就會緩慢地自動旋轉並演奏藉由

手觸碰發亮LED光圖樣的聲音。

很有創意的一個作品阿 把音樂結合藝術 在充滿絢麗的視覺效果下又有悅耳的音樂可以聽

實在是很有趣 藝術節裡展出很多創意豐富的作品 我實在是想不透那些藝術家到底為何

2008w6

前幾天我去看了台北藝術節,看大門看起來超漂亮的,很有古蹟感覺,那天剛好碰到中山女高學生校外教學,有講解人員在旁邊,所以就順便當個學生在旁邊聽講,變臉還蠻好玩的,因為用手觸碰就可以改變五官,真的還蠻有趣的。接下來好像是海芋的音階,只要一觸碰到她就會發出聲響,每個音都不同。之後還有個人辦公室,只要一坐下來,水滴就會開始滴下來,然後就會出現坐在這個位子的人,他在做什麼工作,我一職抬頭低頭一直在瞧,看是不是有什麼機關,因為學姐跟我說不要只覺得這樣物品很好玩,而忘記去想想那是怎樣設計出來,看了很久結論還是不懂。接下來最讓我印象深刻是""俄羅斯方塊"",講解人員說用手觸碰介面,使遊戲介面左右移動來進行遊戲,還會左右邊力量抵銷,很好玩。
最令人意想不到,就是還有二樓,我印象中二樓都是影像比較多,有些根本沒有解說員,就不知道這個的原理是什麼。
還有一個以植物做的東西,他利用單孔攝影機,來得知你已經站在前面,然後葉片會往上升,感覺很像人一樣。真正有親自體驗就是,地板有一個介面,只要兩人踩的地板一接近,圖形就開始扭曲,好像磁鐵,異性相吸。
還蠻好玩的,希望下次還有類似這樣的活動出現^^

hw6

首先,
先talk老師要我們繳交的圖檔作業,
這是我做出來的,


but,我不會用捲軸那部分><
這是程式碼的部分,

Then,
老師要我們回去想一個問題:
『現在的網路購書越來越發達,而且也趨向便宜的促銷發展,
關於店面的書店該如何是好?』
(這是依我自己的感覺所剪輯的,不知道有沒有誤會到老師的意思?!)
如果我是店面書店,
我必須隨時做足功課看看網路上的書籍價位都是位於哪裡到哪裡,
網路上的購書大部分都是打折比較多,
而我可以從買書送贈品方面著手;
贈品可以儘量是現今流行,大眾普遍會喜歡的東西,
例如目前流行海角七號,
我的贈品可能就會是海角七號的海報或是名片等等的,
然後我可能會裝置一、兩台電腦在店裡面供客人查詢網路上是否有我們店裡賣的書籍,
讓他們自己去做比較。
當然以上這些都只是自己的理想化罷了,
要真正實行必須考慮到很多因素,
關於成本的盈虧,顧客的喜愛度,現今流行什麼,等等‧‧‧,
都是店家必須考慮到的。

By the way
禮拜6我去了台北當代藝術館,
參觀的感覺讓我覺得很新奇,
那些展覽作品的作者也是學生,
卻可以做出這些我們沒想到的科技,
真的是很了不起!

當代藝術館在捷運中山站
不過中山站下車後還要走幾分鍾才會到,
詳細位置我也是問路人才知道的!
門票只要50塊
如果參觀的時候要拍照必須先去服務台跟他申請攝影證
它只展覽到11/9。
祝大家參觀有所收穫

2008w6 Homework

台北數位藝術節

這個禮拜的作業是參觀台北的數位藝術節,老家在台北所以回家的時候就順便去

參觀了展覽,附近很難停車就決定要坐捷運去,入口離捷運站還有一小段,要走一陣

子才到,入場門票50元而已,應該是要讓人人都負擔的起,都可以進去參觀吧,整個

展覽看完之後,心中的感覺跟參觀以往的藝術展覽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展覽可能

都是靜態的,一些畫作 雕刻等等的,看過了就過去了,但這個展覽不一樣,你可以跟

展出的作品互動,可以讓作者透過一些聲光效過,讓參觀者可以知道作者想表達的

意思,也可以讓展覽變得比較親民,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懂的畫作背後的歷史還有

含意,到之後才發現可以拍照,以為展覽都不能拍照就沒有帶相機,所以就沒拍照,

沒辦法貼到此一遊照了.

第三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參觀啟發

我是票根&簡介^_______^
之前我有聽過台北數位藝術節,可是我沒去看展覽,聽同學說還滿好玩的。這次因為修李老師的課,所以就去看看。這種類型的展覽我是第一次去參觀,主題為超介面。我們能使用眼、耳、手並運用參與和作品一起互動,有些東西覺得很新奇很特別,甚至有些東西我不知道他的思維是什麼,所以有點不知所以然。以下是我對作品和展覽的見解。我覺得超介面其實是科技藝術及數位時代中一個很基本的面相。過去的介面我們必須透過一個介面,基本上要同一個語言和同一種方式去做溝通,而現在的數位時代和數位技術底下,我們可以透過一個介面和不同的面相去溝通。由於展出的作品有太多件了,所以我選一樓的展間的作品,以下是我對作品的感覺,它們皆是感官和知覺之間的一個轉換。

其中讓我覺得很有趣的作品是「訛」,它的構想是來自於”傳話遊戲”,我覺得它和以前的一個遊戲好像,就是超級比一比,第一個人看題目並用肢體表演出來給下一個人看,第二個人看了第一個人後,把自己對上一個人的表演去理解,然後感覺,再表演給第三個人,就這樣一個傳給一個。介面的一個呈現有好多好多的選項,如何去操作一個藝術,利用技術去做成一個聯接想像力的一個介面。這件作品,我和同學也畫了好幾張圖,很有趣也很好玩!

「變。相」,你可以直接的用手去操作那個圖像,用手去碰觸的時候,這個肖像它會翻轉,翻到下一個或另一個肖像,然後你可以用手去改變圖像上面的線條。我覺得影像是一種有距離的東西,感覺影像和觸覺的距離是最遙遠,而這件作品把觸覺和影像連結起來,製成一個觸覺和影像之間的關係。

「音。悅。卉」,利用海芋製成的影像和場景,一般畫的藝術長久以來都有一種創造奇特影像,甚至是我們看不懂的畫,但在科技藝術面來說,這件作品反而是和我們生活很接近的一種影像。材料上面有一些精密的材料,碰它就會發出聲音,它不是一個視覺對視覺的介面,而是觸覺對聽覺的感受,就感覺自己的手會碰到聽覺,並製造一個浪漫的場景。

「辦公室現場Π/4版」,這個場景目的是在開會時,桌上會定義說你是屬於那一種角色,當人坐下來後,椅子上感應有重量壓下來並傳達到感應器,再傳到控制滴水的儀器,然後滴水,桌面上的工作影像的視窗就會跑出來,水滴下來,讓我們好像有一個錯覺,在桌面上有一個水紋會擴張開來。

我覺得有一些現代藝術的涵意相當地深,作品可能無法直接和人產生共鳴,但因為裝置的手法和人產生了互動關係,使參觀的我們能與作品更接近,也有別於一般傳統畫展型態。每件作品都有它的想法與思維,創作者把心思及創意付諸於自己的作品上,用盡心力去完成一件屬於自己的作品。我覺得每件藝術作品都不錯,作品的質感及創新之呈現已經足以與世界接軌,更何況是台灣的數位藝術家,真的超厲害的!我很開心台灣的藝術文化漸漸蓬勃,未來的期望是能將藝術、科技融入生活,使生活更加地生動活潑,這是件美好的事。

台北數位藝術節

我必須承認....
我還沒有去看~囧
可是我大略有聽同學討論過~

我覺得蠻有趣的應該是"變相"的那一個~
照有去的人描述...
變相應該是採取紅外線去掃描人體的動作....
因為在沒有觸碰到投射的螢幕的時候....
螢幕上的臉也會有變形的狀況~

而互動另一個最常被使用來抓取人體動作的攝影模式...
則被用在"漩渦"上....
圓形的凹槽能讓手放進去~
但裡面也360度的放著攝影機....


以互動為主題...
擷取人體動態的方式...
果然最常用的還是"紅外線"、"攝影機"上!!

2008w6

老實說,我一直忘了要去台北看數位展,上禮拜雖然有想起來但無奈人已經回家了,所以只好作罷因此這禮拜我就打一些上課心得吧


關於網路購書方面,我覺得不只是書,網路購物將會是未來的主流
最重要的因素是網路商家可以節省店面的各種費用,把這些資金用來壓低成本使商品價格變低
消費者就更有意願來購買,因此我個人大膽預測,未來將會大規模走向網路商家這條路
而實體店家將會集中,如集結在西門町那種一大塊的地方或是組成類似百貨公司那種大型賣場
路上的小店面將會消失


在BCB方面,一樣是圖片的相關程式,承接著上禮拜所教的但是好像回家有練習的人太少,老師為了不讓大家落後,所以只交一點點東西老師一直提醒我要記的帶書,但是我卻總是忘記因為我沒有買到書,因此只好要上課的時候,跑去圖書館借書有借到算好運,有時候會找不到或是只剩那種好幾年前的舊書


BCB程式目前還沒搞定,雖然老師有放載點,但是我忘了...
現在只好靠自己的迷樣管道來找BCB下載

2008w6


這是之前教的BCB
經過幾次的練習之後,
我覺得用的還滿順手的。
可是老師上禮拜教的,
我就真的聽不太懂。
在參加過這次的台北數位藝術節之後,

讓我發覺我的眼光變得很狹隘,

原來多媒體的作品這麼多元化。

在所有的展覽作品裡,

我覺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漩渦],

雖然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色,

但是卻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是把一個靜止的物體放在中間,

用不停旋轉的監視器360度拍攝著物體,

然後即時傳到螢幕上,

雖然平淡無奇,但是有種一體多面的感覺。



上次上課說到實體書店該怎麼對抗虛擬書店,

我覺得其是各有各的優點,

實體書店可以翻翻看內容之後再決定是否要購買,

虛擬書店則是有比較優惠的價格,而且也可以到鄰近的便利商店取貨。

至於老師上次教的BCB,我還是只會一點點,

上次教的東西我聽都聽不太懂,

甚至是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



hw5

這次的作業是去看數位藝術展
目前是第三屆
其實在去年的時候
我也有去看過
那時候是第二屆

看過之後
我覺得
那些東西在視覺.聽覺.還有觸覺上
都給我有很多的感受

那一些東西其實並不是什麼最新的技術
如果仔細的看的話
會發現有一些東西光是我們現在的程度就可以做出來了

而這一些作者跟我們的差異又在哪裡呢
為什麼他們可以有名到把作品給全世界欣賞呢

就在於他們的創意
不在意世人的眼光
大膽又獨特的把自己的表達出來

至於技術...只是用來表達的手法
結合不同的領域
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
這也算是創意的一種吧


順便一提
這一次跟上一次的展覽
最大的差異點
在於
這一次是以動畫作品居多
在去年
互動的機械作品占滿了一樓的所有房間
而今年
卻是以動畫作品較為豐富
其中還有不少的動畫
是國內的大學學生作品

本來還滿期待有多一點互動方面的作品
這讓我覺得有一點可惜...

Week 6

隨著時代的進步,藝術品的層次也越來越多元化,我想與過去二十世紀最大的不同點是,現在的藝術品已有一部分帶有些科技化的層面技術在上面,這是在二十世紀之前絕對看不到的東西。我想我就取一個我個人認為比較有意思的作品,為各位介紹。

如果你靠近我一點,義大利人桑妮亞‧希拉利(Sonia Cillari)的作品。他是一個藉由身體感應的互動式作品,利用感應地板,當人靠近時,會產生磁場之間的變化,而感應地板接收到這些資訊,再經由電腦的處理投影一些網狀圖形在兩旁的牆上,我個人覺得還滿有意思的,因為由不同人組合而成的網狀圖形,應該都是不盡相同的,就像在訴說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會因不同人而產生不一樣的相處模式。

其實還很有多很棒的作品都很不錯,我想只有個位去親自逐一的體驗,才能感受到那作品的好玩之處,而且也只有親身體驗過,你才會知道作者藉由作品想傳達的意涵,以及一些道理。

HW6

這次教的BCB是動態二維陣列
下列是以Image作輸出圖檔的視窗



輸出成功!!!
接下來換用ScrollBox





出現錯誤,但是也不知道要怎麼改


因為上課的時候都沒有可以及時練習,所以幾乎一回到家就都忘光光了!~
所以只好一直看老師的網站以及之前學長的上課心得來猜測。
但是還是有滿多地方都忘了....
所以希望老師在教一段落後可以讓我們及時練習及時吸收這樣會比較好一點!
台北藝術節我還沒去看,因為有些事情一直在忙.所以這禮拜會跟同學一起去看




































































96361194 徐偉智 HW05

在上星期C++ Builder 程式設計中,回家也實際操作了一遍,發現不簡單喔。
在之前老師有教我們參觀第三屆台北數位藝術節 。說真的最近不是在忙打工還有忙迎新的活動,實在沒有時間去參觀,雖然說這些沒有理由也沒有藉口,不過實在很抱歉。不過這星期過後會抽空實際去參觀。不過在家也沒閒者閒著,也在家抽空練習一下BCB了。
*首先先去抓隨便的一個圖,然後再把圖轉檔成BMP的24位元的點陣圖。

*然後開啟BCB程式之後再按起Standard然後點起MainMenu,完畢之後再按起OpenPictureDialog ,之後再按起Additional之後在按下面的Image點起來,再拉大框框
如下*然後再點起MainMenu之後會出現一個小視窗,然後再打Open,之後點起Open會出現Until.cpp之後在裡面打程式。

*之後執行出來顯示為......

最後大致上就這樣,在上星期上完課之後也回家練習,雖然沒有實際的完成百分百,但之後不懂的地方也和同學們討論過之後,也努力的練習後面不會的步驟。雖然才完成了一半,但也有一點點的小成就感。

2008HW6

在開學初就聽說朋友有去參觀,想不到才過不到一星期老師馬上作業就要我們去參觀並寫心得,所以我就只好拉我朋友再陪我去一趟,本來想說離北車並不會很遠,所以預定搭接駁車到北車然後走地下街,結果沒想到在藝術館附近的出口竟然還沒完工,只好走到中山站在回頭…早知道就搭捷運了…,一開始聽到藝術館真的起不了甚麼興趣,我總覺得藝術兩個字離我好遠,直到進去參觀後才發現這個展覽結合了藝術與科技才有那麼點興趣,裡面我比較有印象的作品是”塔羅斯”和"變相”,不同於往常的俄羅斯方塊,利用手去觸碰去旋轉底層的方塊,感覺塔羅斯比較需要幾個人一起合作互相配合才能消除,應該不錯玩。變相也滿有趣的,只要直接用手去觸摸就能修改人的五官,不需通過鍵盤滑鼠感覺很方便。其他有些比較傾向藝術類的(EX:漂流網)對我來說真的比較難理解。
網路購書和實體書城部分,實體書城可以翻看看這本書的內容,再決定要不要買,〞網路書城可能就只有封面簡介,網路書城對忙碌的人比較方便吧,如果實體書城的價錢並沒有高低於網路的太多或是沒有比較好康的贈品,我可能就選擇網路購書了。

HW05:多媒體展心得


這是的作業是去參觀台北藝術節的展覽

之前的展覽都是在紅樓舉辦

這次的展覽我個人覺得沒有之前的那麼有趣

但這多的展覽作品中 還是有些蠻有趣的

像是其中的一個作品 "漩渦"

一開始有個洞可以讓你把手收進去

它有投影機 打在布幕上

它所呈現出的影像是一格一格的速度有點慢 就有點類是"漩渦"

聽解說員說明後

才知道那個洞裡面有個攝影機 它會繞著那個洞

不停的選轉 然後它會紀錄下每一秒鐘 你手進去的樣子

剛開始 把手放進 看見螢幕上的影像

會覺得 哇! 這是啥鬼啊 怎麼我的手像是被紐到變形一樣

沒有把它拍下來有點可惜

後來才知道它是可以拍照 但是要去申請攝影證

結果 我已經出來了= =

工作人員說 只能在外面拍照










2008w6

還記得上禮拜老師一直問我們BCB回家有沒有練習
結果....有練習的人小貓兩三隻...
所以這次回家我就來練一下BCB的讀取圖片












不過一開始由於我之前十分少練習...
導致我現在弄得不時候熟練...
中途遇到不少問題...











不過後來都解決了

關於台北數位節...由於上禮拜的宿營我大概有一個月沒回台北了...
而我也沒找時間去看...
真的非常的抱歉....
如果還有機會我一定去看!!聽有去的同學說好像還不錯!!

96360784 詹士賢,2008w6





先 用MainMenu放到From1裡






OpenPictureDilaog也放到From1裡






Image也一起放到From1裡



(1)在MainMenu裡的Open ...裡面打開程式





(2)就是這樣(下面)




(3)打完之後在Form1裡點一下Image1就可以把圖片顯示出來了



(4)這是二維陣列的程式碼(下圖)
前面還要打個標頭檔includ(iostream)


心得: 有想過用ScrollBox把捲軸弄出來,但是一直出現Picture讀不到的錯誤
所以最後放棄了,上圖就為二為陣列的程式碼,但是Picture就是讀不出來,
所以想來課堂上請教老師,弄了有點久。有點沮喪,最後打到一半
好像整個龜山都斷電了,所以只好今天來學校用,真是緊張的一天阿一一

2008w6


這是這個禮拜的BCB開圖結果...
我覺得目前我對它的熟悉度不高,操作起來還是覺得怪怪的不過打完成是以後放鬆不少感覺還滿有成就感的

對於買書的話,其實我是覺得網路書店和有店面的書店兩者間並沒有什麼衝突
網路書店對於忙碌,但為了能消磨時間...或者在自己有空時能充實自己的人來說提供了一種不僅便宜且方便的管道這樣看起來網路買書似乎沒有缺點
但是其實我覺得很多人,還是會為了氣氛跑去有店面的書店就我自己的觀點來看,有店面的書店有點像是星巴克提供的不是一本書或一杯咖啡而是在你走進店家時,就在享受他所提供的服務而且有店面的書店,大多可以在店內就直接翻閱
所以我是覺得兩者的衝突其實並不大

最後,要來多媒體藝術節一下!
剛開始進去的時候,不太會用自己的相機在入口的地方猛開閃光還滿丟臉的(不知道怎麼關)進去之後,先是看到用風的強度來表示點閱的次數的神祕頭盔(自己亂取名子的)想法還頗特別的...然後看同組的同學畫了一隻很奇怪的貓剛開始,我還不懂這有什麼玄機後來看到上面有好多前面的人畫過的圖片我覺得...對我最直接的印象是流言很可怕,到最後整個都變種了但是,我想作者可能是為了想要告訴參觀者其實每個人對於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看法這種創作意見的累積,聚沙成塔之後也是另外一種藝術吧!(可是我不太懂藝術)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份,後來參觀的地方有很多暗的房間...雖然因為付了錢每個都有跑進去然後裝作有所領悟的出來但是...我的藝術細胞大概早就人間蒸發了對我來說,沒有體悟出什麼東西不過很多東西的構思真的是讓人會心一笑走到最後一間,是印象第二深刻的一間這間似乎也是停留最久的一間因為...是電玩...左邊是關於車類的遊戲右邊是第一人稱的射擊遊戲雖然並不怎麼好玩但是消耗了不少時間在最後一間感想...電動真的是莫名其妙的時間殺手...就這樣結束了似乎有點藝術氣息的一天
其實,相較於裡面展覽品的意義來說我更喜歡整體的擺設從外觀的建築物到裡面的參展作品...甚至於櫃台桌椅的設計陳列每種都給人一種特別的心情

2008W6

數位藝術節,
去得時候,找了一下路,
台北的路,真的很麻煩。
(抱怨文2萬行....)
主題偏了,
拉回來。

有許多作品都很有趣,
但是最吸引我的是"如果你靠近我一點"作者:桑妮亞‧希拉利。
這件作品探索了"身體-環境"以及用身體當作介面,
表演者跟觀賞者之間的互動,可以由四周投影幕,所投影出來的電磁場波動,
來表現出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
也就是說這件作品除了表演者之外,觀賞者也是表演者,因為他們之間需要互動,
使得表演者與觀賞者之間的地位模糊,表演者抑是觀賞者,觀賞者也是表演者,
有質疑傳統表演藝術將表演者跟觀賞者區隔開得意味,
在質疑的過程中,讓我想到一個問題,
傳統表演藝術,是表演者在舞台上表演,觀眾在台上用眼及耳來觀賞及聆聽,
那觀眾身體的活動是否就如同作者所言的一般,表演者跟觀眾是需要互動的,
就像是當表演即將掀起高潮時,觀眾的身體就會不自絕往前傾,一個人感覺不大,
但是若是一群人都是一樣的動作,是否會造成表演者心態上的轉變,
變亢奮?..
以棒球為例,當滿場的球迷來替球隊加油的時候,球員會變得更亢奮,更想打場好球,
當只有幾隻小貓來的時候,球員的心態,是否會比較提不起勁來!!

這作品是想質疑表演者跟觀賞者之間要有互動,
在傳統表演藝術,
但是在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讓這種互動轉為低調,觀賞者一點點得身體的改變,
及可能造成表演者的心態上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