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96360873 邱信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96360873 邱信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2008W17

期末專案:
這次的期末專案,我做了21點的程式
起初打好了想說就這樣交了吧,只是很不符合現實中的真實感
老師就要我做出圖片....
研究了很久,最後只好靠著屠髮煉鋼的方法
用Image的Load 一張張Load進去....
部分程式碼:↓
for(int i=1;i<=2;i++)
{
delay(); n=rand()%13+1;
srand(time(NULL));
if(n==11)
{ Image11->Visible = true; m='J';
Memo1->Lines->Add(m); e=10;
k+=e;
}
else if(n==12) {
Image12->Visible = true; m='Q';
Memo1->Lines->Add(m);
e=10; k+=e;
}
else if(n==1) {
if(n==1)
Image1->Visible = true;
m='A'; Memo1->Lines->Add(m);
if(k<11)>Visible = true;
e=11; k+=e;
}
else {
Image1->Visible = true;
e=1;
k+=e;
}
}
else if(n==13) {
Image13->Visible = true;
m='K';
Memo1->Lines->Add(m);
e=10; k+=e;
}
else {
if(n==2) Image2->Visible = true;
if(n==3) Image3->Visible = true; if(n==4) Image4->Visible = true;
if(n==5) Image5->Visible = true; if(n==6) Image6->Visible = true;
if(n==7) Image7->Visible = true; if(n==8) Image8->Visible = true;
if(n==9) Image9->Visible = true; if(n==10) Image10->Visible = true;
Memo1->Lines->Add(n);
k+=n;
}
}
Memo1->Lines->Add("目前點數總合"+IntToStr(k));
if(k==21) Memo1->Lines->Add("您的點數已達到21點");


做了滿久的....
只是只做的了圖片的載入而已...
並沒有把花色給考慮進去...
因為這樣的話....
就要新增52個Image.....
天阿阿阿~~~~



------------------------------------------------------------------------------------------------
期末回顧:
Week 16: Linux 傳奇        A 5 B 3 C 7分數 60.77.
Week 15: 期末專案的進度與討論   A 7 B 6 C 2分數 80.77.
Week 14: Apple, Apple, Apple!    A 5 B 7 C 2分數 76.67.
Week 13: 期末專案計畫書      A 4 B 6 C 4分數 67.5.
Week 8: 期中讀書心得報告     A 4 B 4 C 8分數 56.43.
Week 7: 十月份數位時代閱\讀發想  A 0 B 0 C 17分數 30.
Week 6: 台北數位藝術節      A 1 B 2 C 13分數 35.71.
Week 3: 學習心得             A 2 B 8 C 2分數 69.
Week 2: BCB 初體驗             A 11 B 2 C 5分數 78.75
不難看出....其實我的成績像個麥當勞一樣
開高走低在開低走高..
中途缺了滿多堂課的....
真是對不起老師...
不過回過神後,我想專心在這門科目上
畢竟老師上的內容讓我也滿有興趣的
感謝老師夠積極的督導我...
才可以把這次的期末專案勉強生出來....
這堂課就要結束了...
回顧這學期,發現其實自己沒有真的很努力在這門課堂上
雖然最後有點小起色,但事與願違,其他的作業也一湧而上
所以我給自己的評分是:6分....
算是個及格的邊緣分吧....
畢竟摸著良心....跳出的分數就是這個啦!!!!

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

2008w16




這次的心得主題是→Linux作業系統相關的導覽心得


我覺得這個作業系統是對我滿陌生的,因為平常市面上


最流通的莫過於Windows和MAC...至於Linux倒是不常見


不過不常見的原因並不是其缺點太多,而是它的使用範圍


並不是過於廣泛,但是會使用Linux的使用者大多是用來


架設伺服器,當然Linux也可以使用在桌上型電腦,


Linux 有許多的distribution,如red hat、debian ,fedora等。


功能上與使用度與Windows差不多,不過對初學者而言會不太習慣它的使用方式。


我認為作業系統的穩定性是相當重要的,唯有擁有穩定且不停的


更新才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Linux的最大利器莫過於是擁有比Windows


更堅固的穩定性且不易當機。不難發現網路上許多人分享的Linux使用心得,


會發現曾經為公司使用 Linux 架設伺服器的使用者,應該能夠認同這個特色,


且有可能主機連續運作個一整年都還不太容易出問題,這就是Linux的穩定性能受


到各界的肯定的最大原因,當然Linux還有許多其他的優點,但是是不是能比Windows


的作業系統更加流暢與實用,這就要見仁見智了


Linux的優點有以下幾點:




˙ 多人多工:可讓不同的使用者於同一時間來操作系統,


且可以執行相同的或不同的多項應用程式。


˙ 多平台:在 Linux 正式發表之後,其發展速度可說是非常迅速的 ;


大約在 1995 年前後,Linux 已可在非 intel 處理器上執行。


˙ 具行程間記憶體保護:出問題的程式並不影嚮整個系統。


˙ 開放原始碼 ( Open Source):在 Linux 下,大部份程式原始碼公開,


並允許程式設計師依須要而修改,可說是非常具有彈性。


˙ 具卓越的網路能力:Linux 是以 TCP/IP 為主要的通訊協定,由於其所表現的高穩定性,


使得一些企業紛紛以 Linux 來架設各式的伺服器。


˙ 提供完整的程式開發工具:可讓程式設計師以 Linux 為平台而去發展各式軟體,


可支援的程式語言眾多,如 C、C++、Perl、Python、… 等等。




現今在市面上最新的Linux 的發行版本 (整合套件) --- Linux distributions是目前存在的 Linux Distributions 有數十種版本,最常見者有 RedHat、Mandrake、OpenLinux ( Caldera )、


Debian ( GNU )、Slackware、SuSE、Turbo Linux 、Fedora … 等等。


各家公司所推出的 distribution 都是使用 linux 的 kernel,且軟體程式大部分是從 GNU 取得,


所以基本架構都是差不多。所以即使是想學習如何使用Linux的消費者,也不必過於擔心,


這麼多的版本該使用哪一種才好,因為Linux的彈性度相當高,且每一個版本的基本架構類似,


所以在學習方面,亦不會造成版本太多所致的困難。


Linux 名稱的由來要了解 Linux 這套作業系統的產生,


那可能要從早期的 Multics 作業系統談起。


當初 Multics OS 是由貝爾實驗室 (AT&T 公司的一個部門)、麻省理工學院 (MIT) 及奇異電子公司 (GE) 所共同參與研發的,


是一套安裝在大型主機上多人多工的作業系統,


不過後來因為一些因素導致 Multics 計劃駐足不前,最後終究遭裁撤的命運。而在 Multics 計劃停止後,由貝爾實驗室的兩位軟體工程師 Thompson 與 Ritchie 為主導,然後根據他們當初發展 Multics 時期的一些心得,並以 C 語言為基礎而發展出 UNIX OS ; 又由於 C 語言具備高、


低階語言的特性,使得 UNIX 可以讓程式設計師依他們所使用硬體裝置的不同而加以修改,


以方便移植到其他主機上面來運作,而不會被侷限在特定的主機平台上。1973 年,


UNIX 正式對外發表,不過在此之前也經過了幾次的改版。UNIX 發展初期,


AT&T 是採取較為開放的政策,允許讓全世界各地的玩家分享他們的成果,


並且可以針對原始碼 (source code) 部分進行修正,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夠便於將 UNIX 移植到不同平台上 ;


而 UNIX 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 -- BSD,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


BSD 是在 1978 年由加州柏克萊大學 (Berkeley) 的 Bill Joy 為主導,所研發出來的作業系統,而 Bill Joy 這位大人物正是後來美國昇陽公司 (Sun Microsystem) 的創辦者 ; 該公司之後又發展出一套 Sun OS (Solaris 前身)。


到了 1983 年,AT&T 也自行研發了另一個 UNIX 的分支 -- System V,


而在當時來說,


BSD 及 System V 即是 UNIX 中最重要的兩個分支。AT&T 最初原本對 UNIX 是採取開放的態度,但到了後來,因為基於商業利益的考量,而開始宣稱 UNIX 的版權為 AT&T 所有,


在當時來說是引起了不小的震撼,畢竟這種做法是與當初自由軟體的精神相互違背的。


不過話雖如此,還是有許多企業或個人對 UNIX 強大的功能情有獨鍾,


但卻又因為 AT&T 的態度轉變,而不再能夠自由取得 UNIX 的原始碼,於是乎一些具有研發能力的公司或個人,


乾脆就自己發展出一套與 UNIX 功能差不多,但並未抄襲 UNIX 原始碼的作業系統,


並且可以運作在 x86 電腦上,這就是一般我們常聽到的 UNIX-Like,而早期最出名的一套 UNIX-Like 就是在 1984 年誕生的 Minix。在 Minux 誕生的那一年,另外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 Richard Stallman (自由軟體之父) 所發起的 GUN 計劃,此計畫的最終目標是在發展一個 Unix-Like 且為自由軟體的完整作業系統,但畢竟此項工程過於浩大,所以在草創初期,


Stallman 就自己設計一些模擬在UNIX 上面執行的程式,而為了加速 GNU 計劃的推動,Stallman 就與其他愛好自由軟體的夥伴建立起 FSF (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 自由軟體基金會 )。  


GNU 設計了很多的自由軟體來提供大家使用,並且以 GPL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的方式來對外發行。GPL 是一種軟體的授權模式,只要軟體是以 GPL 來對外發行,這就代表任何人可以自由免費的取得該軟體與原始碼,您可以複製這個軟體,也可以修改其中的原始碼,


修改過後還可以用 GPL 的方式再對外發表,讓別人分享您修改的成果。


不過這裡可要注意一個問題,原始碼修改過後,不能任意改變 GPL 的授權模式,


因為版權本來就不是私人的。


像 Mandrake 及大陸的紅旗 Linux 就是修改自 RedHat,這也是最典型的 GPL 代表。1990 年時,GNU 就已經把一套 GNU 作業系統所需的一些軟體設計得差不多了,但唯獨欠缺核心 (kernel) 這部分,就在此時,還在芬蘭的赫爾辛基大學資訊系就讀的一位高材生,名字叫做 Linus-Torvalds,那時候他選修了一門 UNIX 的課程,就這樣學著學著而迷上了這套作業系統,但由於在課堂上所能使用的資源有限,所以那時候他就花了一筆錢,買了一台 386 的電腦,並且在此個人 PC上安裝 Minix OS,


但因 Minix 無法滿足 Linus 使用上的須求,於是便開始自己撰寫核心程式,


並於 1991 年於網路上釋出第一個 核心版本 0.0.2 版,並將其命名為 Linux (Linus' Minux)。不過要構成一套完整的作業系統,光是只有核心是不行的,尚須要有操作介面、系統程式及應用程式的存在才行,這樣整個作業系統才能運作。就在 1992 年,Linux 與 GNU 計劃中的很多軟體程式做結合,而正式成為一套 GNU/Linux 作業系統。1994 年時,1.0 版的核心被發表出來,到了 2005 年的七月,


已發展出 2.6.12 版的核心。或許您還不清楚核心在作業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


簡單的說明一下好了,核心可以說是作業系統最底層的東西,舉凡使用者在圖形介面或文字介面下所欲執行的程式都需要透過核心來幫您作處理 ; 比如現在使用者想要啟用印表機來列印文件,而當核心接收到這個需求後,首先要先看看核心本身認不認得這項列印裝置,


如過認得的話,當然就能應付您的需求了。一般說來,核心負責的主要工作有電腦硬體管理、檔案系統管理、行程管理、記憶體管理、網路管理等等,所以可以說是作業系統的心臟部分。 或許各位會覺得說光靠 Torvalds 一個人怎麼有辦法維護這麼複雜的核心,


其實 Linux 的發展模式算是比較特殊的,核心程式是其負責沒有錯,

但這不代表只有他一人在進行核心研發的工作,因為核心原始碼每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自由免費的下載,所以幾乎在全世界各地的玩家都會自動找 Bug ,並將修正的結果傳給 Torvalds,甚至於有些新硬體設備所需的 driver 也都是透過這種方式而來的。
雖然打這篇心得前,依然對Linux的作業系統不是很熟悉,
不過在網路上找了相當多的資料後
發現,Linux的主流還是相當有可看性的,也讓我對它有點興趣了起來, 只能說希望
在往後的日子裡有能與它認識的機會囉:D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HW15




這次的期末專案,我計畫專心寫撲克牌的遊戲,或許有些陽春


不過容易上手與遊戲性是主要的重點,目前有大概的構思


設計一個玩家與莊家的版面,中間有一個發牌的Button


當想加牌的時候,可以點選加牌的Button,要是超過了10點半


就會顯示爆牌的訊息,目前進度只是大約有個流程圖


莊家必須要有個數字能侷限他是否選擇要加牌,


例如:


if(a==6)


{


random();
random%52+1;


.
.
.
.
}




就可以隨機發牌


大致上是如此....


我覺得比較困難的是莊家的AI


要使他判斷是否要加牌,以及觀察玩家的


牌是不是比自己大,是有點難度,


不過我想思考的時間久一點,或許可以找到辦法:D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BCB專案企劃



對於這次的BCB企畫專案,我想要做一個能跟

使用者作相當多的互動的軟體,例如:猜謎遊戲

或撲克牌的基本遊戲,像是21點ˋ大老二ˋ釣魚

等,當然這些程式都容在一個軟體裡,可以看使用者

的需求來做出適當的選擇,並能記錄遊戲的進度

下次要再玩的時候,就可以從上次的進度開始進行

順帶一提,上禮拜老師所教的浮水印程式,能寫一套


軟體來辨別真偽,其實也在我的涉獵範圍,現在的著作


權法與智慧財產權,越來越不受人們尊重,社會上時常出現


往往利用他人的著作權或者是他人的版權來圖謀自身的利益


情況相當嚴重,身為將來走資訊業的我們,這種專業的技術,


是需要我們的意識抬頭,所以製作辨別真偽的軟體,會是將來


日趨重要的發展。


或許這些想法太過於天馬行空,不過我相信只要

肯花功夫努力,

有一天

能讓這個夢想實現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數位時代雜誌11月份心得報告

















這次11月份數位時代雜誌的封面是兩個拿著iphone和Google Phone


手腕在比腕力,這樣的封面很有趣,象徵著兩家公司手機市場這塊大餅上作激烈的競爭。
手機向來就是人們在21世紀使用最普遍的3C產品之一,不難想像,當人們
的使用率越高的時候,對手機的要求想當然爾的也是成正比成長,於是各大
公司開始推出新的產品,從一開始的黑金剛手機到Nokia推出較小型等款式手機
到現今的iPhone與Google Phone,象徵著不僅外觀要能攜帶方便外,還要能符合
人類無窮的需求,早在8年前,市面上流通的手機不外乎是以黑白的手機為主,但過了
幾年後,彩色手機漸漸浮出檯面,照相功能也成了當時最夯的手機功能,時間久了,
照相手機已成最基本的手機功能,反而Sony公司還反其道而行推出沒有照相功能的
手機,將照相需要的相關資源運用到手機記憶體內,大大增加了容量以及手機處理速度的效率,Nokia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原本以生產電纜、造紙和橡膠工業起家的北歐小公司,當我國電信局決定建設泛歐數位式行動電話系統(GSM) 後,多家世界級的電信廠商紛紛「聞香前來」,角逐這個在全世界規模屬一屬二的行動電話系統網路大餅。在這中間,不乏世界級的電信大公司如NT、AT&T、Alcatel、Siemens ....等;其中,有一家規模不算大的公司,他在國內知名度並不高,但在歐美先進國家,該公司的招牌卻非常響亮,業界均知在行動通信領域,此公司可說是執世界牛耳之一,許多電信巨人仍然得在後面苦苦追趕。是什麼樣的公司有如此本領,令電信界的超級大公司也略遜一籌呢?那就是北歐芬蘭的電信大廠-Nokia,諾基亞。
Nokia公司的成就以及歷程也讓我們見識到了資訊爆炸的時代,只要擁有比別人多一些機會,把握住了就可以翻身成為焦點,但是近年來Nokia的手機面臨了SonyEricssonˋAppleˋLG等等的挑戰
相較之下,消費者就會開始比較其優缺點,最後由Apple 的iPhone嶄露頭角,並不是Apple的手機最賣
,而是iPhone多了許多其他手機沒有的功能,人們對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以及渴望,不難想像iPhone之所以會在近年來受到全球的廣大討論,不是沒有原因的,iPhone是一項智慧型的網路電話機,它能夠透過內建的 TCP/IP機制連結到內部網路及外部網路以及配合DSG網際網路服務網 ( Internet Telephony Network),進而能使長途電話費從電話帳單中消失不見,而只要支付的只是網際網路的連接費。 iPhone 可以和 InterServer 緊密的配合連結,可以結合語音及數據,使其成為一個單一的架構,並且成為一個整合性的平台,提供自動來電分配(ACD),語音信箱,自動轉接,及來電服務中心 (Call Center)等語音應用。 應用JustDialIt 技術,只要拿起電話並且和平常一樣撥打電話,其他的動作就交給 iPhone了。使用 iPhone並不需要電腦或螢幕顯示器,iPhone會聰明地與您的 ADSL、纜線數據機 (Cable Modem)、網際網路專線、HomePNA或TCP/IP網路相通,是最有特色且多元化的乙太網路電話機。可想而知, iPhone 最具備的新功能便是這些透過網路以及相關功能所產生的方便性,不只如此, iPhone 還能與IP-PBX Server整。iPhone硬體的基本架構為20x2的液晶顯示器,和撥號數字鍵,21個可程式按鍵以及外線顯示裝置。它同時包含自動來電分配,語音信箱,自動轉接,來電服務中心系統,音量調整,單鍵記憶撥號等功能。所有必需的功能及VoIP網路電話功能都已整合在iPhone中。 總而言之,iPhone的功能要詳述起來的話,真的可以讓人瞪大眼睛也無法細數其新奇的功能,但是iPhone都已經這麼的新奇了,而且新功能也充滿張力,為何還有其他的手機能與他媲美?甚至造成兩家公司的大力競爭?當然,這塊手機市場的潛值
是不容許有任何一家公司獨霸的,於是Apple也遭受了Google的挑戰,Google Phone之所以有這種能耐來與iPhone競爭,一定具備了有相當的功能以及使用上的方便,11月5日,Google正式宣布開發一款新的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2005年它收購了同名的手機軟件公司。Android基于Linux,源代碼開源,預計上市日期是2008年中期,以Apache許可協議免費,且所有應用程序擁有一視同仁性 Android不會區分手機的核心,應用程序和第三方應用程序。它們可以平等的享有手機性能,向用戶提供廣泛的應用和服務。利用基於Android的移動設備,用戶能夠完全的令自己的手機隨自己的興趣而定。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替换手機螢幕、按键的風格,以及其他任何的應用。他們甚至可以使手機使用他們喜爱的圖片瀏覽程序,按照自己的方式瀏覽所有的圖片。這項打破 應用程序的使用界限,正式與iPhone大不相同的地方,所以正因如此,這兩款手機才值得人們作比較,
但是是不是以後的手機市場,就由這兩款手機互爭龍頭呢?這個答案,我相信是否定的,不論在未來的任何時刻,這塊大餅,始終充滿著無限的期待以及競爭,就讓我們好好的拭目以待吧!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HW11

因為這幾個禮拜有事
所以都沒能去上這門課
以致於成績沒能看到
還記得剛上這堂課的時候
對這門課抱著很大的期待與興趣
老師在課堂上會與我們分享很多電腦週邊以及
現今科技的相關知識
唸的也非常輕鬆,只需打打心得就可以了
但是因為某些緣故,這堂課我錯過了許多次
心得也是在匆忙中打出,所以分數聽說滿低的
剛開始還記得我是第一個最多A的同學
當時還滿開心的,只是老師說,這次不算...
頓時讓我心灰意冷,我很喜歡這門課,希望不至於因為我
的錯過而失去這堂課...
期待能涉獵到更多的知識
因為資訊工程學系的學生
只會寫程式是不足以掌握未來
在數位媒體概論的這堂課,更可以為我們在未來職場裡
多具備一件對許多科技產業的認識的技能
我希望能更加充足自己的電腦相關認識
這門課說真的上的真的很有趣
只是對於互評系統往往使人猶疑
或許每個人對其他人所交出的心得都不知如何下分數
但是往往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在這方面我覺得
有些不公平,這是我對這門課比較不解的,但是沒辦法
分數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期待下半學期,
我能加把勁,在這門課裡更充分的把自己該做的做好
最後的結果,才似乎不是這麼重要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HW07


史蒂夫˙賈柏斯近年來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的出現始終是在Apple有新產品推出的時候
他會在一個類似產品發表會現身,Show出他們最新的產品,為何今天是他站在這?
一定有他的價值,我認為他的構想始終與別人不同,他的思路與別人分歧,他創造出的奇蹟
從他的個性以及總總的觀點都可以看出,以下將討論賈柏斯的成功之道(內容參考:yam天空部落格)

◎專注
賈柏斯非常善於專心去做自己擅長的事,而將其餘的事授權他人處理,他也把同樣的哲學應用到經營上。當他重掌蘋果公司時,他的當務之急就是讓該公司專精於它所擅長的業務。
創新—賈柏斯非常善於構思,也很懂得協助成員創造出消費者鍾愛的創新產品。
簡報—賈柏斯特別擅長用令人折服的方式推銷新的消費產品,讓大家絕對會注意到蘋果公司的新產品。
談判—賈柏斯特別能夠談到好條件,這從皮克斯以及他讓各大唱片公司願意和iTunes合作就可以看出來。
拍電影—在皮克斯,賈柏斯很清楚不應該自作聰明去當導演,他讓其他人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能,自己完全不插手。
華爾街—賈柏斯非常不擅長跟金融圈的人打交道,他一定會和稱職的財務長合作來處理這一塊。
營運—同樣地,賈柏斯會把錯綜複雜的營運事務,授權給他能完全信賴的營運長處理,他自己完全不管這一塊。
產品多樣化—賈柏斯以蘋果公司有不願生產的產品這件事為榮,該公司心無旁騖,專心一意。
◎專制
大多數開發科技產品的時候,都會讓工程師順著自己的天性去做,一不小心就會想要擠進愈來愈多功能,製造出擁有各種性能和功能的電子產品,而這些產品很容易就變成沒人弄得懂的鬼東西,只有發明它們的人才懂得怎麼使用。對賈柏斯而言,任何設計計畫都要以使用者體驗作為出發點,思考與行動都是高度顧客導向的。賈柏斯會靜下來思索,如何才能提供顧客優於現有的體驗,然後整合一切必要的要素,以締造那樣的優越體驗。他就像是個獨裁者或專制君主,等於是在發號施令,規範哪些功能該整合進去、哪些功能是多餘的。如果有某項產品太難用,賈柏斯會毫不遲疑指示要加以簡化,直到恰到好處為止。
這種功能蔓延也可能發生在研發現有產品的更新版本時,工程師覺得非得增加更多功能,這樣產品才可以用「革新版」來行銷,最好能稱為「次世代」產品。同樣地,行銷人員也希望能有個理由,才可以鼓勵消費者更新產品。蘋果卻堅持不這麼做,因為賈柏斯這個執行長立下了規矩。
蘋果公司在最新的賈柏斯時代,還有另一個獨一無二的作法,那就是該公司並不跟著企業界的風潮,緊抓使用者族群希望獲得意見。賈柏斯自己都覺得,這些繁重的研究工作是不必要的。他自己玩著新科技,注意自己的反應,然後把自己的意見提供給產品開發部門。聽起來好像很厚臉皮,可是賈柏斯卻覺得這種研發方式的成果很好。
◎完美主義
賈柏斯非常執著於追求卓越,道理很簡單,他生來就是要做出絕佳產品、闖出一番偉大事業,絕不容許一絲妥協。他會不厭其煩地一試再試,直到他將一切修正到恰到好處為止,否則他會把產品整個作廢。
賈柏斯對各項細節有著前所未見、不合常理的堅持,他認為,每一項蘋果產品的包裝也都是使用者體驗的一部分。當麥金塔在1984年問世時,賈柏斯認為在當時應該只有工程師曾使用過電腦,因此他花了很大心力思考如何包裝麥金塔。他想出的構想是:
1.消費者應該要參與組裝電腦的過程,這樣才會熟悉它的主要組件,因此,電腦、鍵盤、滑鼠、電源線、磁碟機和使用手冊都分別裝進一個印有電腦黑白照片的箱子內。
2.消費者打開箱子時,會看到一塊包裝泡棉,拿掉泡棉後,就會看到麥金塔電腦上頭的提把,告訴他們應該把電腦從箱子裡提起來,在桌上放好。
3.接著消費者通常會打開裝著3條電纜線的零件盒,一條是電源線、一條滑鼠連接線,還有一條是鍵盤連接線,顯然這3條纜線是要在下一個步驟裡插上去的。
4.接下來消費者會打開其他組件、拆開包裝,然後按部就班組裝到主機上。
蘋果公司一直把這個開箱流程視為產品設計和研發的一部分,而賈柏斯也一直密切參與。他對這方面細節的講究程度已然成為傳奇,舉例來說,就在iPod上市前不久,賈柏斯才失望地發現,在耳機插入或拔出插孔時,不會發出令他滿意的聲響。他指示一位工程師負責處理這個問題,然後他要求原本已在產品展示會時分發給媒體記者和貴賓的iPod樣品,統統要換成聲音比較悅耳的新耳機插孔。

他-打造全世界最成功的皮克斯動畫電影公司
他-用iPod和iTunes撼動了2000年代的音樂產業
他-讓瀕死的蘋果電腦搖身變成《財星》500大企業之一
他-而成功的原因在於他會把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個人缺陷,轉化成在現實中無往不利的經營哲學。

他是史蒂夫˙賈柏斯...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2008Hw07

看了那本雜誌
我覺得有興趣的是:諾基亞用軟實力 捍衛手機龍頭寶座
手機從原來的走到哪背到哪的無敵大黑金剛
變成了現在口袋型的小型PHONE
越來越方便 功能也越來越多
未來 手機可能就如一台小型的NOTE
這也是諾基亞的目標,如同小叮噹的記憶麵包
他們也積極的把這樣多元化的手機推入一般市場
壓低價格是首要的目標
GOOGLE也是他們的競爭者
所以諾基亞把Symbian變成免費開放軟體,讓電信業者在Google之外有了免費新選擇。
這本雜誌還不賴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HW05

這次上課討論的主題,是關於盜版的問題

網路上隨手可得任何你想要的軟體ˋ音樂ˋ電影..等等

雖然這對我們來說相當的方便,不過對於出版者以及擁有者

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打擊,就算拍的電影再好ˋ出的專輯再好聽

寫的軟體再方便也沒有用,因為只要一個人買了他的作品,

就可以分享給全世界的人,所以智慧財產權的侵犯問題,在亞洲

國家相當的氾濫,台灣曾經還被冠上"盜版王國"的稱號...

可想而知,盜版在台灣有多麼的猖獗,但是對岸的國家,似乎在"盜版"這個行業

都是領先群雄的,甚至連仿冒的酒跟菸都可以外銷到各個國家,現今社會上

每個人的作品以及自己的著作等等,都應該被重視,不應被拿來四處分享,

尊重每個人的智慧財產權,遵循使用者付費的原則,才不會讓盜版再次混亂了

每個人對智慧財產權的疏忽。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HW03

這禮拜老師要我們回去找"did you know"
這段影片,於是我就去youtube上搜尋了一番
並仔細看了一遍,裡面的的影片雖然簡陋,但卻
深深的警惕了我們許多事,最主要的就是在闡述
這個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科技其實都在不斷的進步當中
但是我們這些學生或者是平凡的人們,頭腦裡的知識卻無法
跟上科技的進步,甚至與之並駕齊驅都有問題,這讓我有很大的
省思,我認為知識必須不斷的增長,不斷的吸收,不只在課堂上,
在各個方面,都應該要有基本且清楚的認識,"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但如今人性已跟不上科技的腳步,是不是科技就應該停止發展?
但是人類是聰明的,其實人類也在迅速的成長,科技便是這些成長的
副產品罷了,did you know這段影片裡面詳述到,中國大陸的智商排名前4分之1的人
比北美洲的人還多...這相當的恐怖,因為中國大陸一直是我們台灣的爭相競爭的國家
以往總是覺得台灣人一定比大陸人聰明,所設計的東西一定比大陸設計的東西要來的精美
要來的實用...但如今科技進步,擁有地大物博ˋ人數眾多的中國大陸,也在短短的時間內
成為亞洲最具競爭力的國家,台灣已經被狠狠的甩在後頭了,如今,美國的假想敵已不再是
英國ˋ法國ˋ德國甚至是韓國了,而是這個在對岸進步神速的中國大陸,我們更應該
加強自己的知識,追隨科技的進步,努力不懈,才能讓國家更美好ˋ更具發展性!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HW0296360873

數位媒體概論這幾堂課下來,老師告訴了我們很多屬於現

今最夯的各項3C週邊產品和一些對人們來說使用很方便的網站

,諸如iPODˋiTunesˋWritelyˋ火狐狸...等

身為唸資訊學科的我們,卻很少去接觸以及認識這一些東西

上完了老師的課,才知道自己對這些科技的見廣其實非常淺薄

於是老師介紹了我們訂閱某本雜誌,希望我們多有空的時候翻閱

讓我們的知識跟現在的科技產業一樣,不落人後,我覺得修這門課程

對我們將來就業非常有幫助,老師介紹的幾種相關軟體與網站,我們也該

去摸索一下,像Rss就是其中一樣,之前只知道它是拿來訂閱無名網誌用的

沒想到,其實它的用途很廣,使用上的操作其實也有一些些的學問

真的很幸運能選到這門課,期盼自己能將現今的科技產業相關知識通通囊括起來

作為將來踏入業界的本錢!

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96360873 邱信淵 數媒概論上課心得

終於升上了2年級,這一年來可以說是走的坎坷啊
不過到了第二年,原本需多繁瑣的課程都消失不見了
真是鬆了一口氣,二年級的選修課程是最令我期待的
感覺已經漸漸的往資工系的精隨在邁進了,數位媒體
概論正是其中一門我選修的課,今天上第一堂課,
可惜老師有事不能來,所以助教教我們使用了
C++Builder這個程式,有別於我們一年級使用的DevC++
語法稍有差距,不過大致上來說都差不多,而且讓我體驗到
什麼是"視窗作業"真的很新鮮,期望在這學年的數媒概論課程,
可以和各個教授好好學習此課程,更增進自己的一技之長,更開拓
自己的知識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