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08w11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08w11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2008HW11

關於這次的BCB設計專案,說實在我真得想不太出來一個有趣的主題,

但老師要我們用想像力去想…做不出來再說,先想一個構圖。

既然如此的話,我就來設計一個拼圖遊戲好了!!

因為可以小用一下之前稍微學過的魔術方塊,做成九宮格的模式

放入圖片,且可以讀取該圖片,再來就是將此圖切成九張小圖或更多小圖片,

再將圖片隨機亂數排列,最好還可以隨機移動排序,這樣更像在玩拼圖遊戲吧!!

希望可以利用兩個BUTTON來代表隨機亂數排序,和遊戲執行成功

一個或兩個MEMO來表示這遊戲程式結果的畫面,當然這些都只是初步的概略

成果如何,只能看自己努力的程度了,總之盡力而為了,

畢竟BCB真得對我而言是一種新的學習,恰巧看到之前學長有做過類似的程式

希望我能學以致用到。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期中回顧

w3 1A 9C =>28
w4 5A 5B =>75
w5 10C =>20
w6 5B 5C =>35
w7 2A 1B 7C =>39
w8 5A 5B =>75
----------------------
平均:45.3333333.....

不及格.....
真的玩完了

也就是我下半學期要65以上才能免強救起來
但是
要65 沒那麼容易~~~
也許真的GAME OVER了
煩啦~我的學分~~~

關於評分方面 我覺得這個評分方式有小問題
ABC的分數差好多喔 A10分 B5分 C2分
在選的時候 又有規定4A4B4C
那些被選B或C 就很慘

尤其是C 分數好低
如果C是給沒交作業的人 那我沒話說
可是如果大家都有交作業 卻要從中挑4個人給C
就代表會有4個人拿到那只有2分的C!

就我自身的例子而言
我是個比較偷懶的人
作業我都打比人短 也沒有圖片什麼的
所以大家C都往我身上跑(如果是我 我也會挑這種文來給C)

可是啊
我有交作業呀~我也有準時交~雖然我的文很短~可是也沒有幾行那麼短(百字以上應該有)
可是我拿到好多C 這樣我才20~30分 太低了吧 好歹給個40~50吧.....
這樣我其他高分的作業也救不回來那麼低的分數= ="

期中回顧

成績:
W3 A1 B5 C8 43
W4 A2 B8 C2 60
W5 A6 B7 C3 80
W6 A0 B6 C10 38
W7 A2 B2 C10 42
W8 A2 B4 C9 48

期中回顧:

簡單講,就是有認真寫,高分
不認真寫,低分。
經常在上課前才打報告,
拿不到高分,怪脽?

互評系統,在大多數人抱持著敷衍了事及主觀的心態下,
所造成的,即是失去公平性及其準確性。
但是,在多數人是認真的、客觀的情況下評斷文章,
這會是一個公平的系統。(系統沒有多或少的取樣)
(要大家客觀且認真,我看是有難度)

有多有少,或許可以用比較法,來填補或刪減,
EX: 當A>B>C時(不滿15個)..直接給A,對成績影響不大
對於也符合互評的核心!!

BCB...好吧,我承認我對它沒有興趣,
可能寫C++寫習慣了!!
不太熟悉那些指令...

2008w11

w3 6A 4B 2C=80
W4 5A 6B 5C=70
W5 2A 3B 8C=45
W6 3A 5B 5C=59
W7 3A 7B 6C=65
W8 5A 5B 4C=75
總分=394
平均=65.6



期中回顧
互評這個系統
如果沒有4A 4B 4C這個限制的話
比較好一點!
因為這樣
有很多好文章
有可能就會因此被退到B的範圍



我覺得我這門科目
心得都是前一天才打
所以有一些心得沒有打得很用心
才會導致有一些分數有一點點低
像第5周 得分只有45分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因此
用心經營
是門很重要的課題
是我必須要學習的!
總分也沒有很高
而且BCB程式
在期末要做出一個成果
雖然有點難
但是是個很大的挑戰!
也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創意
做出一個與眾不同的作品

期中回顧

H3:10A 1B 1C -->100

H4:9A 3B 2C -->95

H5:6A 6B 3C -->80

H6:6A 6B 3C -->80

H7:1A 2B 12C -->34(還沒有貼就開始互評了,怨ˊˋ)

H8:6A 5B 3C -->80

平均:78.1(有點低= =)

到目前為止我覺得我學到BCB相關的影像程式部分
之前沒有修過這門課,就直接跑去修互動媒體
結論就是有聽沒有懂對BCB一竅不通連用都沒有用過死得很慘
這學期回到原點好好的從基礎的開始學
不然就會像鴨子聽雷一樣,根本不知道在上些什麼
到目前為止我不管上課或作業都有認真的在聽在做,沒有翹過課或著上課睡覺
對於這是我所得到的分數結果有點有不滿,因為其中一次的分數低得離譜
原因不是我沒有寫,而是老師直接說開始互評,挖哩勒,我還沒有貼上
結果就是大家在互評得時候毫不客氣的給我C,讓我得到有史來最多的12個C= =
不過分數總比沒有及格來的好
=====================================
我對這門課所學到的知識幾乎都是來還有指定要看的書,我覺得這些對我的知識是有幫助的,現在期中考已經結束了,課程還剩下一半,對於這下半的得課程我還是會一樣,認真的上課和練習.

2008week11

成績:

Week3:

3A...3B...4C

Week 4:

9A...5B...3C

Week 5:

3A...4B...8C

Week6:

9A...1B...2C 

Week7:

10A...3B...1C

Week8:

12A..2B...1C

平均:80.5

感想ˇ:

時間總是過的特別快

一下子就過了學期的一半

總是在想這門課學到了什麼

記得剛開始上門課的時候

被另類的上課方式教材所吸引

還有沒有接觸過的"互評系統"

對我來說

這些真的很新鮮

然而

這樣的想法

在第一次作業破滅了

以為只是打打心得

翻翻數位藝術時代刊物

更或者是分享BCB的學習筆記..等等

沒想到卻得到一個不及格

對大家來說

互評系統的機制是不是有欠完善呢?

A:4A...4B...4C...是一定要的

Q:那如果碰到都是不錯的文章 那該怎麼辦?

A:在點閱別人的文章時 會看到名字

Q:看到不喜歡或好朋友 是不是成績會落差?

沒錯

後來我知道成績高的文章有下功夫

是打越來越長的心得

越來越多的圖片或輔助工具

所以

後面幾週的成績才好轉

可能又會有人說

那以後都貼圖 打一堆心得就好了

嗯...

這點我同意

要我們從一點點的時間 仔

細去看每一個人的文章

真的是很難

總是會從第一眼就決定它的分數

而否決掉

作業評比的公平性真實性

不容置疑

這就是系統的"弊處"

都學期中了

之後會不會改善這樣的方式

我不知道

如果

還是沿用的話

我們只能去接受

努力打好自己的作業

問自無愧就好了

最後不及格

老師也會斟酌

''''''''''''''''''''''''''''''''''''''''''''''''''''''''''''''''''''''''''''''''''''''''''''''''''''''''''''''''''''''''''''''''''''

我的成績是被造就出來的

這點我要向

更好會被打差的人說聲抱歉

真的沒有打的很好

或許

是因為運氣 讓認識的人評比到了

這門課要學習的東西很多...BCB程式設計

數位時代的消息...諸如此類

也要評比的時間

往往就不小心浪費了時間

導致結尾學不到什麼

就像學的很多、沒有一個精

以我來舉例...本來程式設計就不好了

下課要打工、每天又要通勤(新莊)、每週的作業

這樣的壓力有點負荷不了

是不是人人都是這樣

我不知道

所以

老師要我們打出這篇

就是想知道我們的想法

那希望看到了會改變些什麼

期待引領我們新的學習

謝謝

END~~

hw8期中回顧

平時成績平均:62.1
-----------------------------------------------------
期中回顧:
其實我對互評的機制還是感到很不公平,
像我之前有一次打得要死要活
圖片也很精心的去找,原本想拿個好成績,
但是我卻忘嚕上傳,導致那次
成績反而比我前幾次不用心的還差,
因為沒做到連結大家都給我C,害我 當天心情很差,
因為一時疏忽而把所做努力全部都埋沒,真的很讓人難過,
但自己沒上傳到,也不能怪誰,但是很多人用心的打比起一些上網ctrl c
ctrl v,我真的抱不平,因為一個用心打的人,
他蒐集資料,統合後,分享給
大家自己的感想,讓大家看嘞有所收穫,
他得到A合情合理,為他鼓掌叫好,
然而有些人只是複製別人的文章,既沒營養,又沒良心,
而由於一些好朋友互挺 就給他A,這前後兩者的動機,
實在差個十萬八千里,但卻依然會得相同的分數,
這樣真得讓人詬病,
然大家最近網誌也有越打越好的趨勢,因為想拿高分的 榮譽心作祟,
讓大家往好的方向發展,我很開心,我想這才是老師所樂見的!

96360014 林義勳

平均分數:61.4
時間過真快,一下就期中了,也就是說已經過了八個禮拜,回顧自己寫的文章,
很幸運的分數有道60分,這也代表了自己是在及格的邊緣,所以要再加強文章的寫作。數位媒體概論感覺是沒有什麼壓力的,只要文章打得好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過。上這門課我覺得很好,因為可以一直在吸收新的數位資訊,老師上課時會一直介紹我們新的文章,培養觀察文章和新資訊的敏銳能力,也增加了寫作的技巧,這跳脫了一般呆版的教程式語言,回家出作業打的模式。這也是很多人不習慣的地方,但是對於我而言,這種的教學方式很適用於我,畢竟數位媒體概論他並沒有一個範圍在,所以教得多而雜,學生就要自行去吸收自己要的,而覺得不需要的就聽聽就好,這是個很新奇的教學方式。

2008w11

A B C
week3--> 4 5 4 => 67
week4--> 3 2 10 => 50
week5--> 1 7 6 => 49
week6--> 4 5 5 => 67
week7--> 2 10 0 => 60
week8--> 6 7 1 => 80
平均 : 62
-----------------------------------
其中回顧:
我一開始覺得這門課應該是不好過的一門課,不過上到現在,我已經不會覺得了,一開始我真的對這樣的評分方式有點小意見,因為大家都是看那個人是不是認識的而決定給他高分還低分,但事後還老師您有跟我們解釋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式,然後也有在你的部落格跟大家解釋,我覺得沒錯!!!雖然一開始我也是看大家明子給分,不過後來我覺得這樣不好,別人努力寫了那麼久又那麼認真,就只因為我不認他或跟她不好就給他C,這樣反倒是讓他更沒寫作業的FU,所以從上次開始我就有看內容給分,雖然沒有全部人都這樣,但我相信,以後依訂月來越多人這樣給分,這樣才會公平公正,再來說說學習方面吧,我在這門課學到了BCB雖然不敢說學到全部精華不過一點皮毛倒是有,然後關於在資訊這種訊息方面,由於有定數位雜誌,更讓我覺得我對資訊這門領域更進一步的了解許多。

期中回顧

8A
3B
1C
8A2B = 90

9A
5B
1C
9A1B = 95

6A
9B
1C
6A4B = 80

2A
7B
6C
2A7B1C = 57

3A
11B
2C
3A7B = 65

8A
4B
4C
8A2B = 90
總和:477 平均:79.5
============================================
期中回顧:
老師上課的方式是以輕鬆的對談方式進行.上課很輕鬆從開學到現在.在這堂課學到的.我相信是自己去學到的.真正課堂內容教學不多.可是我覺得這是一個引導式教學的正常現象,其實真正的學習在於自我,如果打從心裡想學習.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灌輸的指導
PS周刊的閱讀.活動的參觀.....

在互評每週的心得方面:
我覺得成績重要.可學到的東西更重要,我想要是我腦子裡學到的東西是實在的,但如果沒有拿很高分.其實也是可以接受的,大概是我的想法在於過就好.成績有時候也是不需要看的那麼重的
互評系統的最大好處是怕自己太多C而朝A努力.是求進步的表現!!

期中心得+成績計算

首先是作業成績及平均分數
  1. W2:不列入計算
  2. W3: A4 B4 C4 64分
  3. W4: A0 B5 C10 35分
  4. W5: A10 B4 C1 100分
  5. W6: A1 B9 C4 55分
  6. W7: A0 B4 C9 32分
  7. W8: A3 B8 C6 65分
  8. 期中平均:58.5
會拿到這樣的成績 還真尷尬 卡在一個要過不過的狀況 老師看在我都全勤的份上

放我一條生路吧 作業會拿到這樣的成績 問題應該出在我糟糕的記性 如果有早一

點想起來禮拜四要交作業 就會在兩三天前開始寫作業 就會有比較充裕的時間

來寫那次作業 如果是到上課的前一天想起有作業這件事情 就會急就章的把作業

趕出來 通常效果就不太好 成績也會反應再互評系統上 這所謂自作孽不可活 再來

講講上這堂課的心得 當初選修這門課的時候也沒有先調查上課的方式如何 但是

看名字覺得應該很有趣就選進來了 第一堂課是助教上的 一開始就叫我們寫程式

就覺得很無趣 好險到了正式上課的時候 除了有寫程式還有一些課外的補充 讓整

個上課過程不會很乏味 還有安排演講活動 讓整個課程很充實 這樣的上課方式也

沒什麼不好的阿 反正程式老師也只是開個頭 剩下來的還是要靠自己去研究光靠

老師一個學期下來應該也學不到什的東西吧 這我的上了半個學期下了的一點小小

心得

2008w11

成績:
w3------>95
w4------>60
w5------>46
w6------>85
w7------>80
w8------>53
平均:70
-----------------------------------
期中回顧:
上完這上半學期的數位媒概論這門課後,感覺很新鮮也很沒有壓力下的學習,我覺得很棒,在每星期閱讀各方面的相關資訊,然後在透過閱讀後的心得寫成作業。在來畢竟第一次成績是大家互評的方式進行,感覺亦有優點也有缺點,在優點方面我覺得可以透過每星期互評的方是閱讀到不同人所寫的文章內容及感想,既可以吸收到不同人的批評與指教。再來缺點我覺得是大家在互評的時候,喜歡先看是人名是誰在決定分數高低,不然就是文章長短,內容有沒有圖片...等等來評同學們之間的分數,我覺得是不好的。為什麼老師要叫我們互評,就是要同學之間看同學之間所寫的文章內容優異,來做評斷。這樣才是互評的意義。

W11期中成績結算

成績部份:

WEEK3==>4A6B====>70

WEEK4==>2A1B7C==>39

WEEK5==>2A8B====>60

WEEK6==>7A3B====>85

WEEK7==>10A=====>100

WEEK7==>3A7B====>65


總分419

平均69.8333

學期佔總分(40%)27.933

關於互評:

  雖然老師說,基本上這個評分是公平,分數比較不會只受單一個評分的人的影響。

不過基本上,我還是覺得評分是受較多情緒面的影響

  第一:因為要在短時間看15人的心得,根本來不及看完

  第二:受限在要幾A幾B幾C,那當評到的人寫的都寫得很好的時候勢必有些好文章的分數會拿到較不好的成績。

  第三:文章,有一些人的文章是在網路上找來貼上,圖片貼一貼,有些人不知道,就看內容很多,分數就很高。

期中檢討:

  第一:看到自己的成績分佈,在BCB的程式研究分數普遍較低,可能自己的努力還不夠,或是努力的程度讓人不易查覺

  第二:在數位時代的部份,分數還不錯,也許是有找到很多人的共嗚點,產生共嗚。

  第三:在課外閱讀心得的部分:分數並沒很好,可能是自己沒有讀到深處,只有吸收到表面的東西,讓人感覺比較不理想吧!

演講部份:(多媒體影像處理)

  這門課基本上就是跟多媒體有關,除了課堂上的東西以外,還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專家做不一樣的解說,介紹其實是還不錯,雖然一開始不是那麼感興趣,其實一開始還不知道原來影像有那麼多的細節,EX:靜/動態影像壓縮,影像立體視覺,影像辨識,動畫特效,虛擬實境:原來影像那麼多的細節,原來現在可以把古書弄成電子圖檔,而不只是掃瞄上去。

課外活動:(數位藝術節)

  一開始真的覺得很不想去,不過去了之後,還有再去第二次。(帶別人一起去的)朋友也覺得不錯,多出去看一看不同的東西其實也是不錯的!

期中回顧

成績部分:

到期中前平時成績總結算,平均80.5


期中回顧:

我想在我目前所有修的課程中,除了影像處理(同個老師),這樣的上課方式是算比較特別的,上了將近半個學期,我個人覺得在BCB這門課不太像在學寫程式,反而像是在用文字做語文練習表達,雖然說寫程式是自己的事,程式的能力好壞關鍵也不在老師身上,而撰寫一個新的程式語言也是可以靠自己就學會,但畢竟都已經是開課了,我就覺得該教學生一些東西、一些技巧、一些用法,我不是說老師沒教東西,只是... 。

另外,我比較喜歡這門課的地方是,老師在剛開始上課前,都會做一些分享,不管是在時事上、業界的趨勢、或是一些閱讀心得,這些都是很棒的經驗,讓我的視野能看得更寬廣,在看一件事情時,不會只用同一個角度看待它,偶爾也會開始思考如果是她/他會怎麼做呢?!,讓我不再拘泥眼前的前景,讓目標放的更遠更大,也對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的sense。

至於最後我想說的是關於互評系統,這東西實在是有好有壞,就壞處面來看,其實在閱讀別人的東西,對大部份的人來說我想都只是scan,十五篇裡面大概只有一到兩篇有真的比較仔細看來,其他的大部份都是看內容、圖片多寡來判斷,誰的文章長、圖片多就高分,實在是很無聊,自從老師說要貼圖後,一些人都在狂貼圖片,內容在網路上狂抄,讓自己看起來像寫了很多,花了很多精力在上面,想必這些人都當我們是白癡吧!我們只要隨中取一小段,在網路上搜尋一下,這些copy的同學一定馬上原形畢露,而且還有一些人會幫忙自己的同學故意給很高分,如果說還有寫一些東西就算了,有些根本就沒教,還給A這未免也太扯了...。而在好處方面來說,就是能知道別人在做什麼,其他同學是怎麼處理同一件事,你跟他的看法、想法哪裡不同,不但可以幫助自己發現錯誤,看到別人的錯誤也可以警惕自己,當然,看到別人的優點也可以學起來,幫助自我修正。我想以上就是互評系統好與壞,不知道大家的看法是否也是如上?!

2008HW11

時間過的很快,
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半個學期了!
而在這課程中雖然沒有期中期末考,
但我覺得作業好多,
無形之中就產生了一些壓力。
再說,
雖然作業的評分方式是大家互評的方式,
一開始覺得很新鮮也很有趣,
不過到後面就開始覺得不太公平!
怎說呢?
第一:
每個人評分的票數就不一樣多,
雖然都只取十個高分的,
但假如今天九個人評分,
偏偏給A的只有四個,
其餘五票都分散在B和C裡,
跟有13~15個人投票的相比較,
給A的人數就可能達到七、八個,
就算前者最後一票老師給A,
不過出來的分輸還是不能比較;
而且如果評到的作業每個人都寫的很好,
但還是要依規定至少選出4A、4B、4C,
又如果憑悼的作業剛好寫的都不太好,
不過還是要分出評分的等級,
這樣我想也蠻公不平的!
每次的作業心得都花了很多時間再做,
但有時候是電腦出錯有時候則是互評的人數太少
而導致分數不如預期;
而且說真的,
互評的方式感覺起來就是只要有圖,有影片甚至是心得的字數打的很多,
這樣通常都會比較高分,
這種的評分方式通常也忽略了心得報告裡的內容,
如果以上原因只發生再作業裡的一次是還好,
但如果發生兩次以上,
我想就影響很多了吧!
這樣我覺得還蠻倒楣的也失去了一些公平性。
這是在作業上我比較再意的問題......






上次上課時,
我也大概看了一下期中到期末之中所要做的作業內容。
老實說看完了也覺得一個頭兩個大!
覺得好困難的感覺,
而且之後的作業跟之前相比,
所要花的時間以及所下的功夫一定要比之前來的更多,
不管如何,
一定要好好加油才行。



作業成績:
HW3:1A 5B 4C 43分
HW4:0A 0B 14C 28分
HW5:8A 6B 1C 90分
HW6:10A 2B 2C 100分
HW7:8A 2B 5C 90分
HW8 : 4A 2B 4C 58分
平均:68分
我真的覺得最後兩週的成績 好低分
我不覺得我花的時間跟精神會很少 也不覺得我打的很爛

為什麼會那麼低?? 誰可以跟我嗎??

HW11

累積到現在到分數:
A B C
W3 8 7 1 90
W4 2 7 5 57
W5 1 4 11 40
W6 4 3 7 61
W7 9 6 0 95
W8 4 5 4 67
平均 68.33
期中回顧:
當初選修這門課,對這位老師、對這堂課的內容全然不知,也沒有事先問過學長姐...
就想說星期四不選,不就沒什麼課可以選了...
但是當我上了第一節課,發現這門課跟原來上課的模式全然不同...
老師採用了很輕鬆的方式,給予我們資訊的新知識...
或是幫助我們增進BCB的功力...
第一次接觸到BCB這個軟體,確實對他強大的功能很欣賞...
但是當我越學越多,他多樣性的功能,卻也是一種頭痛...
因為每當想要做出一種元件,就必須在上面不斷的嘗試...
這就是我剛開學時所面對BCB所抱持著的心態...
至於很多人提到的互評,這的確是第一次使用這種系統評分...
真的很好玩,也很新奇...
剛開始一兩次分數都還蠻高的,我是沒發覺此系統的缺失...
但後來,好幾次的爛成績出現,就有想到這系統哪邊哪邊有怪異...
雖然老師在課堂上有強調,很多缺失都是當初所沒想到的...
但是我倒是還蠻期待未來它會有所改善...
總不能讓學弟妹也過著很認真的打完作業之後就是靠運氣得分吧...

期中回顧

期中成績結算:

 〈Week3 : 學習心得〉
0A.....1B..9C ==》23分

 〈Week 4 :課後延伸討論與C++ Builder 學習筆記〉
7A...3B...0C ==》85分

 〈Week 5 : 課後延伸討論與C++ Builder 學習筆記〉
1A....8B...1C ==》52分

  〈Week6: 台北藝術節〉
7A....5B...1C ==》85

  〈Week7: 十月份數位時代閱讀發想〉
2A....1B...7C ==》39

 〈Week8: 期中讀書心得報告〉
10A....0B...0C ==》100

∴總分384分
→平均64分

---------------------------------------------------------------------------------------------
期中回顧:
  
   當初剛開始接觸BCB的時候,總覺得BCB跟VB的感覺很像,不只介面,甚至是Image、Label、Coption等東西也都跟VB差不多,但我 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它畢竟還是BCB,跟VB是不一樣的。得到這樣的一個結論,是在做期末作業的時候,我無意間將點出來可以寫程式的地方給刪掉,在 VB裡,就算刪掉也沒有關係,但是~在BCB中,只要一砍掉,整個程式就準備重新搬家了。
  這學期一樣,老師還是一樣讓我們學習自學程式語言...如果沒有這樣的能力...以後畢了業以後,難到還要再找個老師跟著嗎?而且,其實大部份老師上課所教的都 只是以理論為主,而從做中學所學到的卻是更多更實用的東西,我想這就是為什麼老師要我們多去吸收新資訊還有多多自己嘗試的原因吧!
  現在大三開始在做專研了...所使用到的軟體是在學校不曾教過的...但是老師們為了讓我們學會使用這套軟體...利用了二個星期週末請業界的專家來教我們...基於有老師訓練出來的自學能力...在學習上順利很多....後來外系的在跟我求救這套軟體時...還幫了別人一點小忙呢!!

   對於自己該加強的部分,我想就是外務太多了。常常會為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而犧牲掉寫程式的時間,我覺得其實學程式語言並不難,觀念懂就差不多了,重點在 於有沒有熟練及會不會自己debug。熟練度,就是我最需要加強的地方了,這學期我接了社團的幹部,原本以為可以課業跟社團兼顧的,沒想到社團佔去了 太多的時間,而且往往回到家就很晚很累了,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沒辦法將注意力集中在課業上,不過接下來的半學期我會將重心轉移,好好的將心思放在課業上 的。

2008w11

平時成績:
上星期抄的紙張在家裡不在身邊,
所以沒辦法詳細列出,
不過印象中平均好像也只有4x 5x

期中回顧:
第一次用互評系統 算是有好有壞
壞的就像大部分人所講的
只看名字or長篇>短篇or有圖>沒圖
我覺得互評系統不要顯示名字
這樣子應該會比較公正點
好處就是能經由別人的心得得到不同的看法
像是期中的閱讀心得
雖然只看其中一本
但卻能透過在互評的同時多少了解其中三本書的內容

BCB的部分 學得不是很好
幾乎每次都是看老師打過 手抄下來
然後在打在螢幕上
很少去了解程式內容
下半學期要寫自己所想的程式
到目前為止還是一點頭緒都沒有

這門課所學得到的東西很多
不局限於課本上
只要有最新的資訊訊息老師每次上課都會跟同學分享
另外也要求我們看數位雜誌
讓我們能有新的管道去接觸新的訊息

2008w11

w3------>67分
w4------>46分
w5------>70分
w6------>49分
w7------>70分
w8------>37分
平均 : 56.5分
-----------------------
嗯...看平均就知道我該好好檢討自己了。
我承認有一兩篇是真的沒很認真寫,花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就寫完一篇心得。
但其他的我幾乎都是一小時以上才寫完,但拿到的分數似乎也沒有很高...
對於這套互評的系統,我覺得有好有壞。
大部分的人都以名字或文字長短來評斷分數, 在加上4A.4B.4C的限制,
還有每個人的評分次數不同,導致分數上都有很大的爭議,
所以希望這套系統能多加改善! 優點的話是可強迫自己看別人文章,
從別的角度體驗不同的意境吧!

都上了半學期的課了,大概可以知到老師的教學方式。
在課堂上常常講一些最近資訊發展的議題,還讓我們定閱數位時代,
讓我們多增家資訊方面的知識,還叫我們去看數位藝術節!
至於BCB方面,就有聽沒有很懂了,期末還要寫BCB的程式,看來得更加油才行了!!!

2008w11

W3...................48
W4...................65
W5...................53
W6...................80
W7...................46
W8...................32
總平均.............54

這分數這成績 只有一個""字可言...
第6周是台北藝術節的心得
我沒去 但是分數卻是我全部成績裡面最高的!!!
我每次都很用心的打心得啊!!!
只是 打出來的字數很簡單扼要而已啊!!!
第8周 哇靠!!!32分 是怎樣啊!!! 是不是有點扯!!!
這互評系統 BUG太多了吧!!!
我們這一屆是算
封測嘛?!哈哈= =
拿成績來幫忙找BUG
雖然 還有10分可以自己加的...
不過還是很幹...
這系統
名字>圖片>彩色重點>字多>字少=沒交(沒交有時候還會大於字少)
把BLOG的網址貼在互評系統裡...
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BLOG就是要名字才會知道是誰寫的...
互評系統裡就是要匿名才會有公平性...
真是矛盾= =

這門課...
老實說
只有演講那天...
我才感覺到這門課不錯...
課堂上老師說的那些道理...
早在我3年前 就有人跟我說過了!!!
那為什麼還做不到...
哪有做不到 我們只是比那些偉人經歷的過程
還要長 資源還要少而已...我們努力絕對不比他少!!
就好比
每個人都想考研究所...
重點來了 沒有錢 你要怎麼考研究所
有強大的後盾的話 你會不想讀研究所嗎...
讀個一年你可能就餓死啦!!!

多媒體:
除了APPLE 還有幾家比較有名的公司...
其他的根本就比不上,快到飽和了嘛...
多媒體在我想法裡就只有...
創新 這條路可以成功...
沒創新 走這條路根本就是抄襲嘛!!!
天馬行空的想像 就是王道 就是錢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