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HW8



書名: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作者:佛里曼(Friedman)



心得:

事實上,自這本書出版以來,我根本沒有想看這本書,聽說內容還蠻難理解的,但這是比爾蓋茲已經推薦過N遍的一本書。他說,這是一本所有決策者、企業員工都必須讀的一本書。因此從指定書籍中,挑選了這本(事實上是其餘三本我家附近的圖書館都沒有)。而這本書的內容大致為因為十部推土機&三大匯流的關係,而導致全球化現象等等…作者將最近幾年來所發生之現象整理成有條有理的邏輯,讓我們了解世界不再是圓的,而是平的。過去成功的法則也許現在已不再適用,更可能成為未來的包袱之一世界每天都在變了,如果你不跟上腳步,將只能一直處於底端,被更進步的人們踩在腳底下,因此我們必須自保:注意後面的人,想辦法不要讓後面的人超越你。觀察:注意世界潮流,但要特別注意訊息的來源,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如何篩選正確的資訊,將會是成功的第一步。思考及策略擬定並且集體行動:發揮團隊戰力,努力向上爬,想辦法超越在你上面的人。 尤其是尊重異國文化及全球合作。登高望遠:當你攻頂後,千萬不要自滿,要放大你的視野。


起初,他前半段老實說我不太了解他舉的那些一大堆例子,感覺很乏味,不過,後半段卻有些比較能衍生出一點興趣,也就比較能融入書中;而我對於這本書的觀察重點為抹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機(此名詞取得頗有意思的,真是貼切):
一.圍牆倒下,視窗開啟:柏林圍牆倒塌並不只是出力壓扁自由市場,釋放許多人民的龐大能量,讓我們去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個世界,不過柏林圍牆妨礙了我們以一種全球性眼光看未來,它還在時,我們無法把世界想像成一體,圍牆沒倒時,就如同一座山,兩邊的人們根本無法溝通,當圍牆一倒時,因此我們也就可以彼此相互學習,此時即是IBM個人電腦和PC的作業系統誕生之日。
二.網景上市:從『網網不互聯』到『網網互聯』,以PC為主要平台,走向以網際網路為主的平台,發展出World Wide Web(www)的概念。
三.工作流軟體:說明前兩項建立基礎,且程式設計師要能跟進時代,寫出新軟體,使我們再使用數位化資料,電腦能發揮至極致。
四.資源開放:作者針對開放資源碼兩個基本變化:
知識共有運動:他舉了一個例子:新聞業,許多部落格根據意識型態彼此連線,創造出開放的新聞室以及Wiki(維基百科)也是一個例子。
自由軟體運動:它的道德理念『軟體應該免費與大家分享,資源開放才能寫出最好軟體』。
五.外包:把公司本來在內部做的部分程序讓另一家公司代勞,再把做完的重新合併,放回作業系統中。
六.岸外生產:把原本企業的工廠,整個搬向海外。
七.供應鏈:一種在供應商、零售商、顧客之間創造價值的方法。
八.內包:是一種合作與水平創價的新型式,是世界抹平的實現。
九.資訊搜尋:探討Google,另外它相當於個人層次的資源開放、外包、內包、供應鏈和岸外生產。
十.輕科技『類固醇』
而書中將全球化分為三類:
1.全球化1.0:講究的是國家力量,推動變革的主要行動者及全球整合驅動力,取決於一國的國力強弱,推動力量及是國家。
2.全球化2.0:推動變革的主要行動者及全球整合驅動力是跨國公司,推動力量是企業。
3.全球化3.0:推動力則來自個人。
此外轉變是困難的,轉變對突然遭逢變化的人特別困難,對無法適應變化的人也是如此,但變化是自然的,是隨時隨地存在的,並分現在才有的現象,例如產業外移,何處可以把工作做得最符合效益又具有效率,工作就會移往何處。


書的功能是帶領我們了解,並試圖從中去學到些什麼。我讀完了這本書,心中對這個世界也多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近來常常耳聞 "M型社會"種種對未來的各種解剖分析。如今費了一番功夫終於大致掌握這本書,也對這些理論有更深的了解。不過讀完這本書後,我們也只是了解。看見"在 21世紀才有競爭力"這句話,大家便以為好像大致上看完這本書就會有競爭力似的,竟然有種振奮人心的感覺,好像馬上就"掌握未來的趨勢",然後我們就會有競爭力。這本書也只是教我們"如何",接下來我們的行為才是重點。


讀完書及寫完心得後個人感觸極深。世界變化的速度令人難以想像,而且我們應該還有好幾年還要生存在這個快速變更的世界,所以如果不瞭解這個環境,恐怕日後的生活將會十分難過。我想這也許會有這們多人推薦次書的原因,藉由瞭解全球化的輪廓,對於未來幾年的生活或事業規劃有絕對的幫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