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God!!台北真的不是什麼迷路的好地方...
光找當代藝術館就找到差點迷路了@@”
第一次到當代藝術館看展,有點令人失望的就是,那地方並不大.早知道的話,雖然時間不是很夠,或許就可以提早一個星期來看展了!也好在晚了一個星期才來,館內人潮不多,更可以盡情的慢慢研究慢慢逛這個對我們來說有點太過藝術的展覽.
雖然手上拿著服務處給的小本導覽書,不過進去看到的第一樣展示仍然有種不知道在做什麼的感覺.
基本上呢~超介面的意涵在導覽手冊上看了許多次好像還是看不太懂,但經過看展之後,慢慢的發現到,以互動媒體為主,介面就是把資訊或是想傳遞的訊息或理念傳給人的一種東西.不管是一開始進去就看到的有風扇的頭罩,重新把別人的圖畫依照自己的想法畫出,可以經由碰觸螢幕改變螢幕中的圖像或轉動魔術方塊,經由影片的欣賞及音樂的聆聽,都可以接受到作者想傳遞的東西.
心得
展場裡,其實有樣東西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在一樓,有一間的叫做音.悅.卉的展間,走進去之後第一眼的感覺就是美,不知道是海芋就像真的一樣,還是燈光的照射,整個空間都可以感覺到一種很特殊的美感.裡面也沒有工作人員,除了我另外還有三個人,我們看了很久還是搞不清楚到底端倪在哪?後來不知道是誰摸到海芋讓聲音出來,原來音悅卉正是經由我們碰觸不同的海芋,彈奏出不同的聲音,加上燈光照映跟投影,所完成的一場音樂會.
不只如此,在二樓的走廊,有個地方可以坐下來聽音樂,那也是這次的展覽內容之一,比較讓我注意的兩段音樂是方承博的『存在意識的解脫』跟姚仲涵的『竄景』,存在意識的解脫是透過數位科技扭曲聲音所創作的音樂,目前科技的發展已經可以創作很多非傳統樂器所能表現出來的聲音,在聆聽這個作品的過程中,彷彿可以感受到一種深遠及無限可能性的聲音,可能重重的給予心靈一個震盪或是忽然開朗的感受,當心中的想法不停延伸,聲音的感染力也慢慢的入傾著聽者的心靈.
另外, 『竄景』的部分,似乎是完全相反的聲音,這是作者使用三十六個日光燈管來製成的人造音樂.上小學的時候就玩過敲級不同的水杯,會發出不同的聲響.如今,作者的燈管也有異曲同工,清脆的聲響帶來一陣陣活潑,熱鬧,輕快又不跳tone的音樂,是一種聽過又不會讓人輕易忘記的聲音.
還有一項很特別的作品在二樓展間,作者是日本的平川紀道,在他的作品『漂流網ver.-1』,沒有人是可以自由去選擇連結和瀏覽內容,能做的就只是凝視波浪的消失或濺起,像是我們真實去上網的一種行為,這是作者對我們每日網路互動的一種觀點.但當我在面對這項作品的時候,有一種很想一起被波浪捲進去的感受,不知道是它在吸引著我,還是我想隨著它任由它帶我在這奇怪的空間裡.返回現實空間,是否就是網路正吸引著人們不停的接收網路上所給的資訊?
其實這趟展程,帶給我的不只是這些藝術上的感受或者是心靈上的撼動,當天除了跟每項展品的互動,不知道是否很幸運的,作品『如果你靠近我一點』剛好程式有點問題,看到現場修改程式跟測試的作業,有一種原來別人是這樣子在寫程式的感覺,其實...這項作品也是可以互動的,很可惜~穿跟鞋不能上去玩.所以啊!!跟我一樣習慣穿跟鞋出門的要注意啊~偶爾換穿休閒鞋出門也是不錯的,免的跟我一樣不能上去體驗覺得很可惜呢!!
系統架構圖
說真的..這份作業最難的部分就是這裡了!!
我真的不知道該上哪找出架構圖來…
不過有留意到一項作品謝若琳的『停機坪』,這項作品的畫面一直閃個不停,就像是快速撥放的影片,在門口的小看板上面,寫著這似乎是用相機還是攝影機經過長時間的拍攝,所拍出來的照片,然後一張一張連起來播映的,有點像是以前電影的做法,不過拍攝的時候卻是在同一個點以360度在拍攝的.記得以前有段時間接觸速讀的時候,老師有講到一種圖像記憶法,在快速閃爍的圖片中,卻能記下圖片中的內容,這項作品也是在不停的閃爍圖片,雖然很讓人頭暈,可是我卻記下了很多張不同的畫面,像是記憶時間的流逝.
後記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