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Linux傳奇



這次的讀書心得是要看Linux傳奇,由於是全班都要看的書,如果擠在交報告之前去借來看,一定會大塞車,所以我在之前就先偷偷的看過了...

這本書主要在敘述芬蘭的大二學生托瓦茲開創軟體的傳奇故事。早在20年前,Linux的發明挑戰了微軟公司,也為顛覆微軟時代埋下了伏筆。在這本書裡,寫了很多關於開放原始碼及其傳奇人物的故事。

這本書的故事是從1991 年開始,那年 Linus Torvalds 展開了 Linux 企劃。而這本書的作者─Glyn Moody先在第一章介紹了 Linus Torvalds,然後在第二章介紹 Unix 電腦操作系統的歷史和 Richard Stallman。

誰是Richard Stallman呢?
Richard Stallman 是最後的一位真黑客(或作駭客),他堅持要分享程序源碼和建立開發社群。
他本來是麻省理工人工智能實驗室開發社群中的一員,不過隨著 80 年代初期,電腦編程成為很吃香的職業,人工智能實驗室開發社群的成員大都出去商業機構打工,而使得社群瓦解了。Richard Stallman 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他拒絕以編寫封閉源碼的程序為生,而自行寫了一套叫做 "GNU" 的電腦操作系統,讓使用著在使用電腦時,在軟體上有最大的自由,並且重建開發了社群。

在 1991 年的時候,GNU 系統差不多要完成了,只缺少核心部分,而Richard Stallman 對核心的架構已經有初步的設計,他把企劃命名為Hurd。就在這個時候,柏克萊大學也編寫了一套 Unix 系統,不過被有版權的公司控訴釋出源碼會侵犯版權,正當這二個企劃都停滯的時候,Linux 開發出來了。它滿足了對於一個開放的操作系統核心的需要,而也因此成為了明星。 Linus Torvalds 也被譽為:讓比爾‧蓋茲坐立難安的天才

開放了源始碼,讓微軟不再一家獨大,也讓整個軟體的價值轉變為"服務"。

在微軟的時代裡,軟體的價值在於它本身,消費者付費去取得使用權,軟體公司的收入也來自於銷售產品。一張張成本低廉的磁片,運往世界各地的市場,換回高額的利潤。也因此,微軟公司不止一次批評抄襲軟體的人為「小偷」, 因為這等於竊取軟體公司最重要的資產。

在全新的托維茲時代裡,軟體是免費的,價值不在於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普及後,衍生所需要的服務,例如:安裝或維護這套產品。要不要升級、怎麼使用這套產品,決定權在消費者的手上,而不是軟體公司,軟體公司要做的,是將產品普及,成為業界標準,以抓住後面衍生的服務商機。也由於程式碼公開,所以整套軟體的發展主權,是由全球對此有興趣的程式設計師、社群共同參與研究,而不是一兩家公司可以做決定的。所以,公開程式碼等於是軟體產業革命,末來軟體將快速普及,品質也會更好,微軟的超額利潤時代也將結束。

而UNIX跟Linux的差別,在於:
Unix系統主要是大型伺服器與工作站為主流的作業系統,像是銀行金融機構的資料庫系統,一開機可能就是二三十年;或是跑科學模擬做一次運算可能就有幾週甚至幾個月,誰也不會想讓程式跑到一半當機,因此Unix主要應用在這類的工作站。
Linux系統的指令與目錄架構與Unix相似,因此算是Unix-like系統,不過系統核心與Unix毫無關聯性,是另外開發的。Linux系統是開放原始碼的系統,因此程式開發者可以將Linux移植到不同的硬體平台上去執行,並且可以針對不同的應用加上各種使用者介面,應用範圍很廣,可以作為伺服器、個人電腦,或是嵌入式電腦的作業系統。很多程式設計者及程式設計相關科系的學生,也都會將自己的電腦灌入Linux。

年紀輕輕的大二學生,為什麼能夠這麼厲害的成為讓比爾‧蓋茲坐立難安的人?為什麼這類的天才幾乎都出現在國外而幾乎沒有台灣人?觀察比較了芬蘭的教育,與台灣有著大大的不同。
芬蘭著重起跑點式的公平,以及對"後段"和"弱勢"學生投入更多的心力,這跟身處台灣的我們一向只注重、看好"資優"孩子的心態截然不同。
就是這種心態,讓芬蘭的人們在教育上投入更多的心力,而不像台灣,只是一味的追求表面,沒有去注意到內容。也難怪台灣在教育上的成就一直不如預期!

下面是一小段有關於Linux的影片,跟大家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